你的生活,真的沒必要請進太多人
- 來源:
- 西昌巧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
- 作者:
- 西昌巧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
- 發布時間:
- 2017年06月15 10:22
- 瀏覽:
- 2010
- 01 -
現代社會中,人脈關系極其重要。有熟人好辦事,多個朋友多條路,很多人奔走在呼朋喚友的路途上。
然而把時間都花在交友上,就可以高枕無憂嗎?
小C是交際場上的“老司機”。每次約他出來,他都很抱歉地說:“對不起,今天早有安排了。”
好不容易和小C坐在咖啡館,聽著舒緩悠揚的音樂。他腰間的手機,總會不合時宜地響起。
“王總,好久沒和您聯系,最近還好嗎?”
“李處,不好意思,這陣子太忙了,早該去拜訪您。”
他和一群朋友打得火熱,我像一根電線桿杵著,尷尬得很。
過了大半個小時,他才注意到一臉懵逼的我:“朋友多,別介意哈。以后有什么困難,盡管找哥。”
兩年后,小C的公司裁員。很自然,他想到這些苦心經營的人脈關系。
結果出乎意料,在他最落魄時,居然沒人伸出援手。這些人聽到他的消息,都躲得遠遠的。
最后還是在我的引薦下,才找到一份收入對等的工作。
小C的人生,不可謂不熱鬧。太多不相關的人,被他硬拖進自己的人生。然而這些熟悉的陌生人,在危難面前自然現了原形。
因為這些人,本來就只是陌生人,只不過被C當成朋友。
他們看中的,不是因為他本人,而是因為他背后所在的公司或平臺。
一旦離開某個群體,某個人可能屁蛋都不是。
以為認識盡可能多的人,就能翻云覆雨、一路暢通,至多只是一廂情愿。
- 02 -
大多數認識的人,很難稱之為“朋友”,至多只能算人脈。
既然是人脈,難免摻雜功利的成分。結交人脈時,首先要讓自己強大起來。
大學時,有個室友叫“小傻”,人看上去有些傻乎乎的。
大學畢業后,寢室幾個哥們找好工作,只有“小傻”,傻乎乎地留校讀研究生、讀博士。其實,學歷在畢業季時開始貶值。深造絕對不是最佳選擇。
幾次同學聚會,“小傻”始終缺席,大家忘了還有這號人。
就在讀博期間,“小傻”折騰出一些明堂。靠著這項發明專利,“小傻”搖身一變,從窮學生一個華麗轉身為千萬富豪。
就在這時,“小傻”不知被誰拖進微信群聊。大家極力恭維他,說早就看出他有成功人士的潛質,主動與他加為好友。
“小傻”在各類媒體上頻頻亮相,和社會名流接觸的次數也逐漸增多。
今年年初,“小傻”的父親要做開顱手術。本來他擔心國內的醫療水平不到位,想把父親送到國外治療。但父親吃不消來回顛簸,只好找了這個學科最強勢的市六院。
國內各大醫院床位緊張,他被告知要耐心等待住院床位空出來。
“小傻”心急如焚,父親的病拖不起。可是自己在醫院沒有什么熟人,再著急也沒用。
不知道誰走漏這個消息。一天內,他接到好幾個電話,都是幫他父親安排床位的。只等了三天,父親就被推進手術室,一切都是這么順利成章。
當你強大到一定程度,自然會吸引到同等強大的人脈資源。
就像“小傻”,“傻”得不懂得主動結交某些人,卻能在最需要別人幫助時,不至于孤立無援。
到底是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?還是花在積累人脈上?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道兩難的選擇題。
其實,我們應該明白這點:人脈只能錦上添花,很難雪中送炭。與其去尋找和籠絡人脈,不如把自己變成別人都想結交的人脈。
- 03 -
因為人脈就是一種“價值交換”,建立在雙方都有利用價值的基礎上的。
如果你是一個很普通的人,別人憑什么要花時間和你在一起?即使在一起時不花費什么,時間本身也是隱性成本。
正如《肖申克的救贖》中所說:“有的鳥兒你是關不住的,因為他的每片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輝。”做一個“自帶光環”的人,遠比做一個去尋找光環的人要靠譜。
在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,沈南鵬和梁建章這兩個“數學神童”同時獲獎。初次相遇,他們絕對不會想到若干年后,兩人會聯手締造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奇跡。
他們絕對不是因為相遇而變得優秀,而是因為彼此優秀而重逢。這種強強聯合,自然會產生1+1>2的效果。
當你只是路人甲,以為和某個名人握過手、和某位行業大牛一起吃過飯、交換過名片,他們就能成為你的人脈?
大錯特錯。
很可能握過手、吃過飯、交換過名片后,依然是“你認識他、他還不認識你”的狀況。
普通人想和馬云做好朋友很難,想和趙薇做好朋友也很難,但是馬云和趙薇卻可以成為好朋友,因為他們是對等的。
從孫悟空的成長史中,就很能說明人脈是由你自身的能量級決定的。
當他還只是花果山一只猿猴,身邊只有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同類。當他從菩提祖師那里修的仙術,就可以和牛魔王等“妖界大咖”稱兄道弟。經歷五行山之難,孫悟空開始夾起尾巴做人,哪怕在西行路上,他對諸路仙佛也是畢恭畢敬。
這一切,隨著他成為斗戰勝佛后徹底改變。
頭上的緊箍咒沒了,他又一次能任意穿梭天地人間、浪跡五湖四海。天南地北的神仙,再次成為他的“哥們”。
因為他變強了,這一切手到擒來。
只有走向更強,才會有更好的人脈。
有句話說得觸目驚心:“那些特別急切想結識別人的人,往往就是別人最不想認識的人。”
- 04 -
人生不需要結交過多所謂的“朋友”,而把寶貴時間都花在應酬和社交上。
人生能得兩三知己足矣,正如小說《女心理師》的自序中曾經提到:
我學心理學課程一事,純屬偶然。朋友XX摔斷了腰椎骨,打了石膏褲,癱躺床上三月。我在自家墻上的掛歷上寫了一行字:“每周給XX打個電話。”
后來我就按照掛歷上的提示,每周都給這個人打電話,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。
我由此領悟,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種表現: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費時間,哪怕“浪費”時間。
真正的友情,存在于伯牙與鐘子期之間,會因為知音失去,而沒有繼續彈奏下去的勇氣。
真正的友情,存在于管仲與鮑叔牙之間,不會因為他超過自己,就心生嫉妒。在合適的時間,把機會留給自己的朋友。
真正的友情,存在于嵇康與山濤之間。寧愿不惜以“絕交”這種方式,詮釋友誼的最高境界,彼此有一份心心相印。
真正能走進我們生命之河的,不是人脈,而是真朋友。與人脈不同,朋友之間更多是情感交流,而不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。
請把這些“真朋友”請進我們的生命。然而生命的硬盤終究是有限的,那些人生的過客,就讓他們在我們身邊匆匆而過吧。